结界0.5cm,谁来左右生命的话语权
中国新闻来源:央视网 2019年04月22日 08:19
A-A+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记者 刘畅 张恪忞):以下,是一组有可能引起不适的数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统计,过去10年,全球甲状腺癌发病率每年是以6%的速度递增,目前已经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恶性肿瘤。另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完成的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报告显示,甲状腺癌以20.1万的发病数,位列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第7位,而在女性恶性肿瘤发病谱中目前已位居发病第4位。
这只颈上的“蝴蝶”,缘何引起如此大的效应?面对甲状腺结节我们治还是不治,怎么治?甲状腺“微小癌”我们又该如何面对?这些看似专业的医学问题,考验的绝不仅仅是医生。因为,医学从来都不止于医学问题。
焦虑,始于一次体检
由于近两年来,甲状腺癌日益高发,陈亦白的单位从去年起在每年的例行体检中加入了甲状腺超声波检查。收到体检报告,看到上面写着“甲状腺结节,边界模糊,可见钙化。建议到医院进一步检查。”这与体检当天B超大夫强调的话“不谋而合”。几天后,陈亦白去了离家近好挂号的医院又做了一次超声检查,拿到结果后,医生高度怀疑甲状腺癌,建议他穿刺检查。
穿刺有创,陈亦白焦虑了。母亲建议他再多去两三家大医院看看。他又去了一家在当地很有知名度的医院,当医生看完B超单子后,建议他直接办理住院,并不由分说地开了一张穿刺单。他怎么也想不明白,没有一丝不适感,仅一次常规体检,竟让他走到了要住院开刀这一步。
思考再三,陈亦白决定先做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检查,通过病理诊断确定结节的良恶性,再考虑是否手术。
有的思考停留在了下一个节点。
小苏同样也经历了体检、穿刺,只不过她已经确诊是甲状腺微小癌。由于肿瘤直径小于0.5厘米,并且在包膜内,医生建议动态观察。小苏一直有些担忧,虽说医生不建议立即手术,但毕竟是个恶性肿瘤,就像一个不知何时会爆炸的定时炸弹,没有人知道它何时会长大,是否转移,转移又将给自己带来些什么……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影像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有学者认为,检查仪器越来越精密,是甲状腺癌高检出率的主要原因之一。更多医生认为,甲状腺癌患者数量增多是综合因素所致,包括环境、压力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甲状腺癌的预防工作普及不够、民众关注度不足等等。
但是,在检查出甲状腺癌后,几乎没有人能够淡定自若,切掉并且切干净,是多数人的选择。
手术后的“重生”
切与不切,节点在哪?
一打10厘米厚、纸边破损、纸张泛黄的病例,道出一位80岁老人与甲状腺结节的15年抗争史。用“抗争”这个词是因为老人觉得,只要有肿块,就要切除,哪怕是良性的,也要跟它斗争到底!
于是,15年间老人做了三次手术。直到80岁这次,当再次确诊复发后,她的儿子终于喊“停”了。“这次瘤子的位置不好,我们当地医院都不给手术。所以我们大老远跑北京来了。”见到刘跃武医生时,老人的儿子一直问,到底能不能手术?原因是,老人觉得如果不给做手术了,就离死不远了。
这个手术对于每年要做近500例甲状腺疾病方面手术的北京协和医院教授刘跃武来说,依旧并非“刀下病除”这么简单。“手术有严格的适应证,不是想做就做的。”
刘跃武翻着老人十几年的病例,皱起了眉头。“比较忌讳甲状腺肿瘤不分良恶性,均采取手术治疗。”他指出,有些良性结节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而且良性结节有一个特点——多发。“今年可能甲状腺长了三个结节,再过三五年有可能会长出七八个,所以这种结节是多发的。如果一出现结节就进行手术,那么可能会进行多次手术。”刘跃武说,随着手术次数的增加会带来手术的意外伤害,尤其是损伤喉返神经,造成声音嘶哑。
“一般来讲,甲状腺结节经过彩超或者细针穿刺,确诊为恶性肿瘤的,都应该手术治疗。”刘跃武进一步表示,随着对甲状腺肿瘤的深入了解,一些很小的甲状腺癌(0.5厘米以下),并且在(甲状腺)包膜内,如果患者不愿意做手术,可以选择动态观察,一般半年复查一次彩超,根据结节变化来决定是否手术。这种小的甲状腺癌如果选择动态观察,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一是不靠近甲状腺包膜、喉返神经、大血管和气管,如果肿瘤离这些器官组织很近,会侵犯它们,给身体带来损害。反之,如果肿瘤小,位于甲状腺中央,即完全在甲状腺包膜内,这样的微小癌不容易转移,也不容易侵犯周围的重要器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患者不愿意手术,则可以选择动态观察。
最终,陈亦白确诊结节为恶性,并已长至2厘米,他选择了手术;小苏听取医生建议继续动态观察;80岁的老人,因为临床判断为良性结节,没有再次手术。一切的选择均由病人和家属来完成,而前提是,医生对疾病的所有专业性陈述他们都理解到位。
下午2点多,某医院头颈门诊半天的门诊时间已结束近两个小时,医院叫号系统的电子屏已关闭,依旧有人在候诊区排队,等候医生“人工喊号”。
早诊早治?如何“量力而行”
最近十年中,甲状腺乳头状癌增长最迅速,其中直径小于1厘米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早期病例增加速度最快,近二十年内上升了25%,占新发病例的60%。以往对于小于1厘米的微小癌患者到底要不要手术,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治疗方式,业内一直存在争议,缺乏统一的标准作为指引。
近几年由于甲状腺较为高发,在甲状腺癌的防治上排在全国前列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其手术量也在逐年上升。2018年,全科室共做了五千余例甲状腺癌手术,其中多数为甲状腺乳头状癌。
2016年,在高明的牵头下,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集结了目前国际上关于甲状腺微小癌诊疗的权威观点,出台了国内首个《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明确指出对于部分单发、低危的甲状腺微小癌,不提倡一切了之,而是需要经过专业医生的研判,在充分考虑患者意愿和心态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选择暂不手术,采取密切观察随访。
“对于甲状腺癌,我们可以不必‘谈癌色变’,但也必须认清具体情况。‘微小癌’有时也并不微小,它不等同于早期癌或者低危害癌。”在甲癌的分类中,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高发的,也是恶性度最低,治疗效果最佳的。滤泡状癌相对来说治愈率也很高。但对于未分化癌和髓样癌来说,治疗就会困难一点,“我们在分析甲状腺微小癌时一般遵循一个‘三定’定律,即定性、定量、定位。有些人可能肿瘤很小,但是是未分化癌这种恶性比较高的,或者肿瘤已发生了淋巴结转移,又或者长得位置不太好,有侵袭性,就需要在专业外科医生的引领下,综合其他专科医生意见,共同讨论决定是否需要手术。”从诊断到治疗,再到术后随访观察的一系列环节的日益规范,也在提高甲癌治愈率的同时,充分照顾到了患者的日后生活。
医学正是随着人类痛苦的最初表达和减轻这份痛苦的最初愿望而诞生的。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流行病学教授唐金陵认为,医学的进步在不断推进诊断和治疗的极限,拿诊断来说,检查方法越敏感,查出的患者就会越多。然而,疾病和治疗从来都不是纯粹的生物医学问题,医学界限的划分也需要哲学、伦理、经济等方面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