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锐评】极右浪潮冲击 瑞典难现“理想国”

【国际锐评】极右浪潮冲击 瑞典难现“理想国” 国际新闻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18年09月26日 18:43 A-A+ 我要分享 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微信

原标题:

  图为勒文。(新华社资料图)

  在瑞典议会25日举行的不信任投票中,现任首相勒文因多数议员反对其继续担任首相而被罢免。由于本月早些时候瑞典中左翼阵营和中右翼阵营在议会选举中均未能获得半数选票,在这两大阵营之外迅速崛起的极右翼政党有可能在未来组阁中扮演“制衡者”的角色,瑞典政坛“右转”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

  瑞典曾因高福利、安全、包容、开放等因素被视为“理想国”。然而,最近几年,有关瑞典的负面新闻却频频见诸国际媒体,枪击、骚乱、暴力、帮派冲突、种族歧视等频发,被北约前秘书长、丹麦首相拉斯穆森视为“反面案例”,这些直接影响了瑞典政局的走向。

  与极右翼思潮冲击相伴的,是瑞典社会治安状况的恶化。去年4月7日,一辆被劫持的卡车高速冲向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的人群,造成4人死亡、15人受伤,震惊整个欧洲。事件发生后,瑞典政府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但治安状况并未得到明显改善。今年8月13日晚,第二大城市哥德堡市100多辆汽车被一些身穿黑色套头衫的当地青年破坏或烧毁。此外,帮派纷争引发的枪击案也频频发生。据瑞典警方公布的数据显示,仅2017年瑞典全国就发生枪击案320次。为严密监控国内黑社会活动和毒品犯罪,目前瑞典已在全国设立了23个“治安脆弱区”,也就是人们通常形容的“NO—GO ZONE”。

  将瑞典近年来治安恶化原因归咎于难民问题,仅仅是问题一个方面。按照瑞典国家犯罪预防局数据的说法,自欧洲爆发难民危机后,瑞典犯罪率有明显上升趋势。2012年以来,人口仅千万的瑞典接收了约40万名难民,是北欧接收难民最多的国家。但是,瑞典政府对短期内大量难民涌入并没有做好应对准备,涉及难民的各类案件激增,难民本身也经常成为被当地人攻击或袭击的对象。

  再往深里分析,人们看到,自2009年欧债危机爆发后,瑞典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其曾引以为豪的“高福利、高税收”模式被动摇,社会不满情绪积聚,这给瑞典民粹主义泛滥提供了土壤。再加上外部难民潮涌入带来的文化冲突与社会治安问题,最终导致瑞典社会矛盾集中爆发,并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这就是,经济危机与难民问题助长了民粹主义和极右思想,反过来,极右思想的泛滥又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加大社会裂痕,将难民逐步推向社会的边缘,甚至“催生”出极端主义。最终,它导致长期执政的中左翼阵营失去一部分选民支持,形成今天瑞典政坛中左翼、中右翼势均力敌,极右翼异军突起、紧随其后的局面。

  有舆论认为,极右思想在瑞典兴起,是国际形势整体变化、欧洲民粹主义泛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新兴市场的迅速崛起和全球化发展,欧洲固有的优越感和“西方中心论”面临着冲击,他们一方面抱守着所谓的“文明制高点”,表现出傲慢的一面;另一方面心态又出现不平衡,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民粹主义和极右思想的扩散。

  正是在上述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曾经“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瑞典,现在与“暴力、冲突、骚乱”等字眼挂上了钩;曾经以“包容、宽容、平等、多元”著称的瑞典,现在却陷入了“排外、歧视、偏见、傲慢”的困境。这种变化,不但直接表现在瑞典的政治生态环境上,也反映在少数政客、媒体对待其他国家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比如,个别政客为了拉选票,与打着宗教的幌子、图谋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政治流亡者达赖喇嘛公开接触;有的官方媒体公然用充满傲慢与偏见的方式丑化和侮辱别国……这些,令外界对昔日的“理想国”不得不重新审视:瑞典怎么了?

  人们希望和期待瑞典新一届政府能在社会福利和难民问题上有所作为,更希望瑞典那些代表民粹主义、极右思想的政客、媒体能早日放下傲慢、偏见与优越感,无论对难民,还是对远道而来的游客,都回归“包容、宽容、平等、多元”的理性当中。(国际锐评评论员)

Source link

« Previous article 孩子睡眠不足9小时 近视风险增9倍
Next article » 9月26日21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