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胀升至半年新高 经济存在双重风险
中国9月CPI升至逾半年新高。有分析师认为,经济持续下行,通胀继续上升,信用收缩,“类滞涨”风险犹存。
【希望之声2018年10月16日】(本台记者賀景田综合报导)中国9月CPI升至逾半年新高。有分析师认为,经济持续下行,通胀继续上升,信用收缩,“类滞涨”风险犹存;另有经济学家表示,在通胀上行难阻货币宽松趋势的背景下,实体经济盈利能力下降,贷款需求疲弱;而金融机构则是风险偏好降低,中国经济或出现“流动性陷阱”风险。
通胀升至2月以来最高
10月16日(周二),中共国家统计局公布,9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5%,涨幅为今年2月以来最高,显示通胀压力继续上涨。
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6%,居住、教育和医疗保健涨幅均超过2.5%,石油、柴油等能源价格涨幅超过20%。房租、衣着等价格也都呈现普涨。
路透报道,鉴于猪价和油价的不确定走势,多数分析师预计,到明年上半年CPI同比增速可能仍会继续上行,个别月份或会达到3%。
中海晟融经济学家张一表示,考虑到贸易争端对粮食和其他肉类进口的冲击并叠加猪瘟疫的影响,预计CPI很可能在2.5%左右区间震荡。
“类滞涨”风险仍存
路透报道,市场近期对通胀的预期升温,认为未来半年可能会有类滞胀风险。
长江证券分析师赵伟表示,今年以来母猪存栏同比持续下滑,可能意味着明年上半年猪肉产量同比将下滑,或拉动CPI猪肉同比,进而推升CPI;美国对伊朗制裁,或阶段性对原油价格产生冲击,也可能对物价形势产生一定干扰;基数因素也将导致明年上半年中枢抬升。
赵伟认为,“总体来看,明年CPI或呈‘倒V’型走势,上半年通胀压力或明显加大,中枢进一步抬升、高点或接近3%。”
他还说,去年底以来信用收缩的滞后影响,或导致未来2-3个季度经济存在一定下行压力,经济可能出现“类滞胀”风险。
京东金融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10月16日撰文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下滑,房地产政策的调整、基建项目的加快落地以及贸易战阴影等内忧外困之下,通胀压力增大,短期内有类似“滞胀”的情况。
中期“流动性陷阱”风险
沈建光认为,尽管年内通胀应该还不会成为威胁,但中期却存在“流动性陷阱”风险,所谓“流动性陷阱”,是指经济下滑,但货币刺激已经不能恢复经济活力。当前中国货币政策宽松,其所释放的资金大多在银行间淤积,很难流向实体经济的现象。
沈建光解释说,从资金需求端来说,诸多企业债务负担较重,利息成本增加,盈利能力下降,实体经济贷款需求疲软;从资金供给端来说,银行以往更加青睐于将信贷资源配置在房地产与融资平台,而当前房地产项目信贷受限,基建投资虽然资金需求旺盛,但地方债务负担加重,且项目投资回报周期长,当前银行风险偏好仍然较低。
责任编辑:宋月
(转载请注明希望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