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别让“差不多”给你一个“差不多”的人生

大多数人的一生,只是混得个“饱不死,饿不亡”,不上不下的成就,说到底,其实也没什么复杂原因,就是在进德修业上,没有那份“耐得住”的性子。所以,总是在“差不多”的地方,忍不住成为了“棉花糖实验”中那个把“宠利”提前享受的人。最后就由无数个“差不多”构成了他“差不多”的人生。

【希望之声2019年4月21日】(本台记者吴永健综合报导)人啊,往往在关键的时候都不容易控制住自己。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这样一个例子,在“棉花糖实验”中的那些小朋友。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沃尔特·米舍尔(Walter Mischel)进行了一系列著名的“棉花糖”实验。他让一群学龄前儿童独自坐在房间里,房间里除了一张小桌子之外,什么也没有。桌上放了两只棉花糖,还有一只小铃铛。

在实验开始之前,研究者会向儿童展示两组奖励,分别是一只棉花糖和两只棉花糖。如果儿童能等研究者回来,就将得到两只棉花糖;如果他们等不了,可以随时摇铃召唤研究者,得到一只棉花糖。

有的小朋友在房门关上后几秒钟,就迫不及待地抓起棉花糖。有的小朋友则试图通过蒙住眼睛、唱歌和踢桌子来转移注意力。还有一个小朋友发出会心一击,决定要先打个盹,用睡觉来抵抗美食的诱惑。

但是真正让米舍尔的棉花糖实验闻名遐迩的,还是实验之后发生的事:在后来的追踪调查中,那些当年抵制住美食诱惑的小朋友,后来不仅身材更苗条,而且更能适应社会。他们的SAT考试(美国高考)成绩,要比当年实验中最没耐心的小朋友,高上210分。

那么,你是否也是像那个把“宠利”提前享受的人呢?网络文章分享了一些有趣的内涵:

别让“差不多”给你个“差不多”的人生!

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

受享毋逾分外,修为毋减分中。

――《菜根谭》

在我们的生活中,为何总是有人,明明有很好的机会和家业,但是,就是守不住,“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就是因为他的行为恰好跟这里《菜根谭》所说的相反——“宠利好居人前,受享好逾人外”。

有利可图时,他唯恐自己落后;与人共享时,他唯恐别人多拿一份,恨不得所有的都归他一人独据,就最好了。

shan-tao-and-wang-rong.jpg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墙砖上的王戎(右)与山涛形象(图片:维基)

西晋有位名士叫王戎,《世说新语》记载王戎为人贪婪吝啬,据传他的家中有几棵李子树,品种优良,结出的李子个儿大味道甜,卖得十分好。

王戎见李子这么好,虽有意将之拿去出售,可是他又担心别人买了李子,会拿李子的核也栽种出这么好的李树,于是他就在出售前,用细钉在果实上打孔,贯通核,破坏核的生长活力。

后来朝廷下诏广纳贤士,有人举荐了王戎,但就在王戎一只脚即将迈进朝堂时,有人却将他钻孔的事透露了出去。

被皇帝知道了,皇帝想:“一个如此狭隘的人,如果让他当官,简直是国家的悲哀,民众的不幸!”

于是,平步青云的道路就这样被他自己给断送了。

可见,“宠利好居人前,受享好逾人外”的人,他以为能够得到更多,实际上呢,他往往失去得更多。

做一个英明领袖的核心秘密

《庄子·外篇·胠箧》中讲了一个故事。

原文节选: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强盗小喽啰问头目,当强盗也有道吗?

强盗头说,当然有道啊。天下事情,哪里没有道的呢?

首先妄意室中之藏——你若能在入室之前,就能估出那间屋里有多少财产,这就是圣明。

行窃的时候,自己敢先于别人进去,这是勇。

偷盗成功以后,等别人先撤退,而自己敢于走最后,敢于担当危险,这是义。

你不仅知道哪里可以去偷,更知道哪里不能去偷,这是大智慧。

得到战果以后,知道公平分配,这是仁。

从这个故事,你就知道,即便要当强盗头子,他也得先懂得《菜根谭》这里说的道理:“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受享毋逾分外,修为毋减分中”——行动前,自己要做功课,要懂得比人多,看得比人远,作案时要敢于替人担当风险,分享战果时,不要想着自己多捞点,而是想如何公平合理分配。

只有,这些他都能做到,他才有资格做强盗头子,小跟班也才会死心塌地地跟着他。

可见,假如你要做领袖的话,掌握了《菜根谭》这段话的核心,就等于掌握了做一个英明领袖的核心秘密。

真正的人生难点

其实,要做到“宠利勿居人前”,“受享勿逾人外”还是比较容易的。真正难的是“德业勿落人后”,“修为勿减分中”。

它需要你能做人所不能做,能忍人所不能忍!

在中国的最东边生长着一种竹子,名叫“毛竹”。那里的农民到处播种,每天精心培养等待着它们种子萌芽。

但尽管农民一直精心照顾,毛竹前4年也只不过长出3cm高。别的地方的人看到这种情景,摇着头表示完全不能理解:花这么长时间种它做什么,简直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但是,奇迹的是,这种毛竹只要能熬过前4年,进入第5个年头,它们就能以每天足足30cm的速度生长。如此,只需6周就可以长到15米。所在之地瞬时间就可以变成郁郁葱葱的竹林。

那毛竹在前4年干什么事情去了呢?原来,在这4年间,它们已经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

这就是德业修为“勿落人后”“勿减分中”的典型——不急不躁,耐得住性子,忍得住孤独,时机不到,老老实实修内功;一旦时机成熟,当仁不让,一鸣惊人。

别让“差不多”给你一个“差不多”的人生

其实,古往今来,成大事者,无不是如此——进德修业,不敢落人后,从不离分中。

lossy-page1-800px-tseng-kwo-fan.tif-5-424x600.jpg曾国藩(图片:维基)

拿千古名臣曾国藩来说,三十一岁那年,他就给自己定下了日课十二条: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所能、作字、夜不出门。

普通人坚持一天,一周,一个月,就很不容易了。

而他坚持了半生!

说穿了,他之所以能成为千古名臣,其实并没有什么秘密,就是把“宠利勿居人前,德业勿落人后,受享勿逾人外,修为勿减分中”这句话的道理,践行到了极致。仅此而已。

大多数人的一生,只是混得个“饱不死,饿不亡”,不上不下的成就,说到底,其实也没什么复杂原因,就是在进德修业上,没有那份“耐得住”的性子。

所以,总是在“差不多”的地方,忍不住成为了“棉花糖实验”中那个把“宠利”提前享受的人。

最后就由无数个“差不多”构成了他“差不多”的人生。

 

(本篇文章和图片经希望之声编辑制作,转载请注明希望之声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

 

Source Link

« Previous article 国产“大脑”算的天气预报更准吗
Next article » 结界0.5cm,谁来左右生命的话语权